每四隻成年貓就有一隻因風濕而有長期痛症,病發率隨貓的年紀增加。為求了解貓兒的風濕痛,加拿大的科學家研發出不用麻醉而為貓兒診治風濕痛診治的工具──內藏電極板的特製羊毛帽,貓兒戴上可接受腦掃描,讓研究人員憑腦電圖找出有效紓痛的方法。
貓兒不會用說話表達疼痛感覺,科學家難以用客觀方法測量牠們大腦皮層的神經元如何感受痛症。以往,研究人員為貓兒進行腦掃描時,很可能遇到貓隻甩掉測量儀器的電線,或者口咬電極片的情況。蒙特利爾大學獸醫學院的臨床科學系助理教授加士圖 (Aude Castel)表示,用羊毛帽固定電極是簡單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腦電圖是非入侵性的診斷測試方法,透過記錄腦部皮層,包括處理感官和痛的區域的電波活動去測量痛楚程度。文獻顯示,患長期痛症的人,其腦電圖顯示的活動程度較健康的人低。科學家推斷,貓兒的腦電圖同樣可反映其痛楚情況,而且腦掃描可以在貓兒清醒或輕微麻醉時進行。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月前刊登於《神經科學方法》期刊,結論是這種羊毛帽子提供了可行而高效率的診治方案,有助科學家探討貓隻感受長期痛症的機制和研發創新的治療策略。
實驗有11隻患有風濕痛的貓參與。研究人員用小吃誘使貓兒接受戴上羊毛帽,並在牠們清醒時測量其腦電波,以及讓貓隻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如檸檬香味和各種顏色的光,然後從腦電圖評估牠們的壓力和疼痛。
多項在人類和小鼠身上進行的實驗結果顯示,隨著不同感官參與,大腦對痛的感覺會減少。例如嚐或嗅到香味,有助減低痛楚或增加對痛的耐受程度。望著綠色的光,亦有助減痛和紓緩神經活動。
以往為貓隻進行腦掃描,必須用麻醉藥或鎮靜劑,令牠們處於不清醒的狀態,所以醫療人員難以為貓隻做感官刺激治療。獸醫一般採用抗炎藥為貓治療風濕痛,但藥物有一定副作用。近年有藥廠開發注射式的單種抗體,可以中和過度的神經生長因素,達致鎮痛效果。
帶領這項實驗的莊斯(Eric Troncy)指,研究團隊正向國家科研基金申請資助,並與商業公司合作開發腦電波紓痛的技術,以及偵測痛症的應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