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是全世界最大的馬戲表演團體。藝人演出的高空跳躍、拋接、翻滾等高難度危險動作,令人歎為觀止。馬戲團有來自55個國家1,300位藝人,包括來自蒙古的奧尤娜‧僧格(Oyuna Senge),她是柔身術表演者(contortionist)。
奧尤娜今年28歲,年僅10歲已獲星探發掘。加入太陽馬戲團。18年來,她曾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包括三部獨立演出的作品:1994年首演的《Alegria》(2018年上演時名為《In a New Light》)、《OVO》和《圖騰》(Totem),獲譽為卓有成就的柔身術表演者。
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蒙古國家馬戲團(Mongolian Circus School)內,不少年輕人正在接受傳統的蒙古柔身術訓練,他們希望和奧尤娜一樣,可以加入國內外的馬戲團,從事柔身術表演。
蒙古柔身術或柔術(Uran Nugaralt,或稱 Mongolian Contortion)歷史悠久,可上溯至12世紀,練習的多為女孩。她們的身體柔軟得恍如無骨,能扭曲成特別的造型,於蒙古帝國時期是節慶時宮廷的舞蹈演出。1940年代蒙古成立國家馬戲團,以培育柔身術人才。近代柔身術多出現於雜技團或馬戲團的節目中。
2011年,蒙古曾申請將柔身術列為聯合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未能成功,但目前有不少國家的人練習柔身術,蒙古始終保持世界一流的水平。
18歲的Uuganbayar Nerguibaatar表示,他希望跟隨姊姊的腳蹤,參加國際比賽,然後晉身成為馬戲團藝員。
在蒙古,馬戲曾經是很受歡迎的娛樂節目,柔身術尤其是重要項目,但隨著時代轉變,馬戲的受歡迎程度下降,數以百計的柔身術表演者紛紛前赴國外尋求出路。業界估計,目前有約85%柔身術表演者在國外工作,其中至少有400位在土耳其,另有500位在歐美各地。國內也卻面對訓練設施和訓練人才不足的問題。
蒙古國立音樂學院(Mongolian State Conservatory)馬戲學院院長(Dean of the Circus Faculty)波樓圖亞普‧日布道爾吉(Bolortuya Purevdorj)說:「當我們出席國際比賽或節慶活動時,常有人問及可否協助他們訓練柔身術。我們只能婉謝,因為我們也缺乏導師。」
蒙古國家馬戲團大樓是目前唯一的現代馬戲團表演場地,1971年由羅馬尼亞建造,作為送給蒙古的禮物,40多年間,曾上演1,400場馬戲。2008年,蒙古第一位相撲冠軍達格瓦多吉‧多爾戈蘇倫(Dagvadorj Dolgorsuren)向政府買下這幢建築物,重新命名為「阿薩馬戲團」(Asa Circus),但近年它主要用作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活動,馬戲表演愈來愈少。
當地也是「蒙古國家馬戲訓練學院」(Mongolian Circus School)所在。學院旨在為馬戲團學生提供培訓設施,但由於缺乏演出機會,該校只餘下15位導師和幾十名學員。
現在國內反而有更多私人的柔身術訓練班,專門招收5歲以上的兒童接受訓練。由於柔身術學員的身體要有良好的柔韌性,因此訓練要從5歲就開始,以免孩子身體變硬。
學員父母會付出每月15美元的學費,對於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的普通蒙古家庭來說,這筆投資仍非常劃算,因為成熟的柔身術表演者如果受僱到國外馬戲團,每月能賺到700美元。因此,這些柔身術學校的入學率往往很高。
柔身術學校的設備簡單,鋪著地毯就可以訓練。柔身術訓練過程艱苦又漫長,要靠他人協助才能令身體變得柔軟,同一個姿勢要堅持很長時間,年幼孩子可能感到很痛苦。
然而私人柔身術學校也有其限制,額爾登涅採格‧巴達奇(Erdenetsetseg Badarch)在國家馬戲團訓練柔身術藝人,有數千次演出經驗,她說:「為了成為馬戲藝術家,我們需要學習藝術的許多其他方面,例如服裝設計、舞台演講和肢體語言,我的小工作室無法教導一切。」
另一位柔身術老師巴德‧圖穆爾巴特爾(Bud Tumurbaatar)表示,儘管學員都展現了突出的天賦,但除非國家介入協助,否則希望很渺茫。
巴德說:「國家忽視這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們應該得到更多認同。他們為獲得更好的待遇,紛紛離開蒙古,前往其他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