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有一顆名為「靈神星」(Psyche 16)的小行星,它外觀呈淺紫色、凹凸不平,像一顆曾遭多次撞擊的巨大金屬球。
然而,這顆小行星可謂價值不菲,科學家估計它所蘊含的金屬價值可達10,000京(quadrillion,萬兆、即1之後加15個0)美元,相等約為2019年全球經濟(約142萬億)的70,000倍。如果有人能開採行星上的貴金屬,將嚴重衝擊全球經濟。
今年11月2日在《行星科學雜誌》(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發表的一項研究表示,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清晰地拍攝到「靈神星」的表面圖像,還首次用紫外線觀察了這顆小行星。
該研究由美國德州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一組科學家進行,主要研究員特雷西·貝克爾(Tracy Becker)表示:「我們從紫外線觀察這顆小行星的表面,發覺它反射的光線與鐵元素反射的太陽光線十分相似。」貝克爾因而小行星推測表面含有鐵,但含量則仍難以確定。
美國太空總署計劃在2022年利用「Space X」公司的獵鷹火箭,向這顆星球發射探測器前往「靈神星16」。預料探測器將於2026年1月到達靈神星,並圍繞它作21個月的探測任務,這將是人類首次探索這個小行星帶內的天體。
「靈神星」是意大利天文學家安妮巴萊·德·加斯帕利斯(Annibale de Gasparis)於1852年3月17日首次發現。該顆小行星距離地球3.7億公里,坐落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裏有龐大數量的小星體,其中已被編號的有12萬零437顆。
「靈神星」寬約226公里,大約與美國麻省的寛度相若,它同時是該區域中最重的一顆小行星,其中蘊藏豐富的金屬,主要是鐵和鎳,還有大量黃金和白金等貴金屬。
「靈神星」和大多數小行星的不同之處,是一般小行星大多由岩石、冰塊所組成,但「靈神星」幾乎完全是由金屬元素組成,就像地球的核心一樣,外殼經多次碰撞剝落,才變成現時的狀況,因此研究它,將有助了解地球的形成。
另一方面,近年來各國科學家提出了太空採礦(space mining),開發太陽系其他星體的資源。如果人類能夠完全取得這顆小行星上的資源,足以對地球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太空科學家琳迪‧艾爾金斯-坦頓(Lindy Elkins-Tanton)說,雖然太空採礦的說法甚囂塵上,但若要成功開採「靈神星」上的礦藏,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她說:「我們尚未有科學技術將靈神星蘊含的金屬帶返地球。即使可以,這樣做亦足令整個金屬市場崩潰。」
我們不斷從持之以恆的科學實驗中探索宇宙奧秘。也有企業家認為,從離開大氣層進入太空的那一刻起,廣大的未知也可能代表無限商機。人類會否有一天到小行星帶採礦?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