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還心願、展潛能,居家寧養服務讓晚期病患長者活得圓滿:聖雅各福群會社工和義工分享寶貴經驗

2017年冬天,一棵與人等高的聖誕樹,䇄立在香港大學的校園。這棵聖誕樹並不是真的植物,亦非市面常見的塑膠製品,而是由數以百計三角形「紙插」組成。這些插件由一張張小小的長方形紙張摺成。

創作這棵聖誕樹的洪伯(化名),多年前不幸罹患癌症。他在參與醫院活動時學會了這項手藝,成為嗜好,此後更不斷鑽研,製作了很多小擺設,贈送給朋友和醫護人員。洪伯曾以各種方法組合,製成不同的紙藝品,如動物、帆船和花卉等。

後來洪伯病況惡化,開始接受紓緩治療,留家照顧期間,由醫院轉介接受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安.好」居家寧養服務。工作員獲悉洪伯愛好摺紙,遂邀請洪伯擔任導師,教導機構的義工摺紙。及後,社工建議他創作一件大型作品,這棵聖誕樹因而誕生!

洪伯的家人原本對他這項興趣不以為意,及後才獲知這聖誕樹作品在大學公開展覽,開始學懂從另一角度欣賞洪伯。這件事更讓家人和洪的之間增加了溝通和了解。

洪伯最終不敵癌魔,與世長辭。喪禮之日,靈堂一角擺放了洪伯的摺紙作品供親友緬懷,為喪禮平添了多一層意義。

世界不少地區均面臨人口老化, 晚期病患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對晚期病人護理服務的需求亦日漸增加。據報,日本和新加坡等亞洲地區,不少老年病者均有意願選擇在家療養。病患長者留家療養的安排,讓患者可以選擇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下,由伴侶或親友照顧,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香港賽馬會安寧頌計劃旗下的聖雅各福群會「安.好」居家寧養服務,是當地其中一項提供晚期護老服務的計劃,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一站式的全面服務,支援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除了身體上的照顧,計劃也十分重視病者心靈上的滿足,讓他們活得更有意義。洪伯的故事,彰顯了發揮潛能對於他作為一位末期病人來說,別有一番意義。

「安.好」居家寧養服務計劃經理余樂天說:「當人生走到盡頭,就有如在巴士站等候巴士,只知道總有離世的一刻,但卻不知道何時到來。我們希望長者在這段等候的時間,享受更豐富和美好的時光。」

一直有提供的長者服務的聖雅各福群會,於2016年開展這項服務。計劃除了照顧患者健康和日常生活需要外,更給患者提供心理、社交、靈性上的支援。而負責照顧患病長者的家人也會得到適切的支援,讓他們的壓力得以紓解。病者過世後,社工會為家人提供情緒支援。

計劃照顧經理黎玉瑩表示,在華人社會,死亡始終是禁忌,因此專為長者準備離世的服務一直不足。這一類服務,旨在減少病人焦慮恐懼,讓病者完滿無憾而離世。

這個服務計劃其中一環名為「到戶娛樂家」,社工按照服務對象的興趣和喜好等,安排經受訓的義工,到病人家中進行活動,好讓服務對象享受在家的愉快時光 。這項服務從四方面構思活動,即喜 –營造快樂的氣氛和選擇、慶 –發掘服務對象的興趣(慶)、滿 –心靈的滿足,以及愛 –家人、社工互愛和互信的關係。機構招募了一批義工,作伙伴或同行者,希望能協助病者達成心願。

服務計劃經理余樂天說,晚期病人體力衰退,外出也得預先安排,一些日常活動如上茶樓或到公園散步等,對於他們可能已是不容易達到的心願。

三年前,Florence 參加了「到戶娛樂家」這項義務服務,定期探訪一些晚期病患的長者,為他們安排在家中活動。

Florence 是一位資深的人事管理專業人員,曾任職銀行和金融機構,經常要離港公幹。回想當年,Florence 的母親年老患病,她為母親安排入住護老院,聘請了家庭傭工在院內照料,在周六、日亦盡量抽時間陪伴。她說:「當時我自問已經很盡力照顧母親。」

Florence自言,母親經常敎導她要獨立、堅強,建立自己的事業。她個人的性格則較為內歛,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母親也鮮有親密的接觸。母親過世後,她覺得其中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再沒有機會擁抱亡母了!

Florence 希望可以提醒長者的家人多表達對長者的關愛,例如多說一些親切的話。接受了義工培訓後,她更學會不吝於求助他人,釋放自己的感情。

Florence 和其他義工玩飛行棋、波子棋、手工藝畫、唱一些老歌、演奏簡單的樂器。最近,她和社工安排為其中一位女病者拍照。當日,Florence 親自為這為這位長者化粧,話匣打開,發覺大家十分投契,整個拍攝過程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拍照效果亦十分理想。現時疫情嚴重,Florence 和服務對象互寄心意卡,以圖畫和文字互相問候。她希望社會上更人參與、關注和支持有關服務。

想多知道有關服務,可以溜覽該會專題網頁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