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銜著口罩的小鳥、在膠手套內悶死的小魚⋯⋯道盡一次性防護用品對野生生物的影響,後果難測!

口罩、膠手套,這些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侵襲的防疫用品,對魚類或鳥類等野生動物來說卻可能是致命的。

住在荷蘭南部萊登(Leiden)市的奥凱──弗洛里安・希姆斯特拉(Auke-Florian Hiemstra)和利塞洛特∙拉姆博内特爾(Liselotte Rambonnet),分別是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的研究員和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博士生。二人逢星期日,就會自發到市內的運河清理垃圾。

2020年8月,二人如常清理運河時,卻發現一件令人驚奇的事──一條手指大小的鱸魚(perch),半身被卡在一隻廢棄的手套其中一隻指套內,當時這條小魚已經死去。

從那時起,他們一直試圖多了解新冠病毒廢物對動物的影響,他們在互聯網上搜尋當地報章和國際新聞網站收集有關的報道,共找獲45篇有關報道,他們將搜集到資料寫成論文,今年3月24在科學期刊《動物生物學》(Animal Biology)上發表。

希姆斯特拉和拉姆博内特發現,世界各地的野生生物,都受到廢棄的「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簡稱PPE)的影響。有海鷗和箭豬等被口罩的繩纏住,無法活動;在運河棲息的水鴨(coot)利用口罩、手套和紙巾的包裝袋築巢;也有猩猩在口罩上咀嚼,企鵝的胃中找到口罩;寵物犬也被發現吞下口罩。

這些被丟棄的「個人防護裝備」多以塑膠製造,危害到野生生物的生命,妨礙牠們的活動,令牠們更容易被其他生物捕獵。希姆斯特拉表示:「這些物料幫助我們防疫,卻對其他物種造成危害。」

拉姆博内特說:「情況令人震驚,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德國野生動物基金會(Deutsche Wildtier Stiftung,簡稱DWS)董事會成員克勞斯∙哈克連德(Klaus Hackländer)警告:「現時尚不能預見由於保護材料處置不當而造成的全部後果。但是很顯然,這些垃圾將使野生動物成為大流行的受害者。」

葡萄牙阿威羅大學(University of Aveiro)環境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祖安娜・普拉塔(Joana C. Prata)等人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世界各地的醫護設施每月用去約1,290億個口罩和659億對手套,其中大部分均屬一次性的用品。而隨著疫情持續,大部分國家都以低廉的價錢向國民提供口罩,從而令口罩的用量更多。

美國馬利蘭州弗羅斯特堡州立大學(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的生態學家凱特・席漢(Kate Sheehan)說:「防護裝備像一個很大的黑洞,我們不知道這些微膠粒的潛在風險。」

此外,疫情也令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大為增加。有研究指出,單在2020年10月,全球每日共產生176萬噸的塑膠廢料。

希姆斯特拉和拉姆博内特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增加人們對廢棄口罩和手套對野生生物危害的警覺性。他們又希望人們多使用可循環再用的口罩,在丟棄時先先剪去掛繩,在手套時先剪爛。

希姆斯特拉和拉姆博内特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