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2月英國王室宣布哈里王子和梅根的婚訊,人們都預計這是一段不一樣的婚姻。梅根(Meghan Markle)母親是非洲黑奴的後裔,兼有白人血統,在美國當演員,曾結婚及離異,更比哈里王子年長三歲,曾曾公開表達女性權益的看法。人們更想不到,這一英美聯婚除了打破了英國王室不少傳統,今年5月21日的婚禮,更滲透了非裔文化。
婚禮當日,梅根是步入溫莎城堡聖喬治堂(St George’s Chapel)的石階,是單獨一人,陪伴她的只有協助她的一群花童。行到半程時才由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倍伴進入教堂。這個偏離悠久傳統的做法本身就向世界傳遞了一個信息,更顯示梅根獨立的性格。
在教堂內,正對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就坐的是梅根的母親多里婭.拉格蘭(Doria Ragland),她是美國南部種植園奴隸的後裔,席上還有一群美國非洲裔名人,其中包括著「名嘴」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和網球名將莎蓮娜.威廉斯。
相信最讓人震驚的時刻是由芝加哥出生的美國聖公會史上第一位非裔主席主教孔茂功(Most Rev. Michael Curry)的講道。孔茂功主教沿襲黑人牧師的傳統,做了一場輕鬆、即興的講道,他多次引述引述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話,說「在愛裏藏有很大的力量,千萬別低估它」。其後他又提到美國人社群盛行的聖詩「在河邊」(Down by the Riverside)。
孔茂功主敎這篇約14分鐘的講道,逐漸變成情緒激昂的演說,打破了這個日子的嚴肅和刻板的禮儀,讓一些王室成員明顯得錯愕,連在場記者也感受到一些王室成員震驚的表情,有些王室成員看起來像在憋笑,有些則彼此相望。
婚禮上除了巴哈、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dward Elgar)和雷夫.佛漢.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的作品外,帝國福音合唱團(Kingdom Gospel Choir)更唱起了本哲明.E.金(Ben E. King)的經典騷靈情歌《Stand By Me》和藍調唱作歌手伊特.詹姆斯(Etta James)的《This Little Light of Mine》,這首歌曾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的象徵。
負責演奏大提琴的則是著名非裔英國音樂家梅森(Sheku Kanneh Mason),她於2016年成為首次位獲得英國廣播公司年代年青音樂家奬(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 Award)的非裔人士。
觀禮的人群也出現了不少族裔的人,哈里和梅根大婚當日,超過10萬民眾擠往距離倫敦20英哩的溫莎堡,比官方初時預計觀看這件盛事的人數要多。當中有一家大小,希望享受一個風和日麗的英倫春日的民眾,也有打扮時尚的城市中產,結伴兼野餐,當然少不了王室女「粉絲」,她們冒著寒風,前一晚已經在新人巡遊的大道上露宿,霸佔有利位置,然而更有美加人士因梅根效應專程來到英國,來自北卡萊羅納的嘉露蓮(Carolyn Miller)說:「消息一公布,我就準備訂機票了。」來自加拿大的嘉露(Carole Porter)是因為梅根曾參演電視劇「Suit」而來,這天她穿上了一襲藍色的厘士裙子,襯上帽子,仿佛是獲邀前往聖喬治堂的嘉賓之一。
嘉露更說:「王室可能要習慣一下她的作風了,她一向敢言,他們可要聽聽她的意見了。」
阿倫(Aaron Endré)跟朋友亞歷斯(Alex Conlan)從加州來到,他說:「她是混血的,也是美國人,她曾離婚,她很堅強。」
溫莎堡街道上擁擠的人群中,有從美國休士頓和亞特蘭大飛來的黑人女性,大家看到一名深膚色女性受到公眾如此的愛戴,感動得有時流下了眼淚。來自紐約布魯克林,任職法院速記員丹尼絲(Denise Crawford)說:「一個奴隸的後代與王室成員結婚了,他的祖先曾准許奴隸制;獅子正在與羔羊同居一室。」她說:「我只是想在這裡親眼看到這個巨大變化,看到大英帝國的變化,今天是一個永遠不會被歷史忘記的日子。」
來自倫敦、兼有加納及埃及血統的蘇珊(SusanBotros)說:「我來溫莎堡,是因為這段跨種族的婚姻。過往我從不感覺跟王室有甚麼連繫,現在我覺得跟王室及這個國家多了一點連繫。可能她會令一些王室或其他人有點不自在,不過我反而覺得很欣慰,現在輪到你們感覺不自在了。」
正如《衛報》一位專欄作家問道:「梅根到底想說多少?又想做多少?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但也有人認為,這個婚禮至少打破過去所謂英國文化與黑人文化是相互排斥的觀念。
別具意義的是,與梅根親民作風近似的哈里亡母戴安娜的身影亦出現在婚禮上。梅根的訂婚戒指與婚禮會場佈滿了白玫瑰,是黛安娜最愛的花朵之一。結婚戒指由哈利王子親手設計,主鑽旁的兩顆鑽石取自黛安娜王妃擁有的珠寶,象徵「母親永遠陪在左右」。哈里和梅根在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廷.韋爾比帶領讀出誓詞後,合唱團唱出聖詩《Guide me, O Thou Great Redeemer》,也正是當日戴妃葬禮上的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