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出現「AI尹光」,一度成為話題,AI歌手是惡搞抑或創意?有沒有版權問題?惹來許多討論。風靡全球的「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亦因為人工智能技術而得以在虛擬世界「復合」,製作人員用AI修復約翰連儂(John Lennon)的舊聲帶,與樂隊其他成員的聲音混合,成為樂隊的新歌。
「披頭四」於1970年解散,從此成員約翰連儂、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及林哥史達(Ringo Starr)各自發展,四人未曾復合。連儂於1980年在紐約遭槍殺身亡,年僅40歲。哈里森在2001年死於肺癌,享年58歲。
今年81歲的麥卡尼早前接受BBC訪問時表示,憑AI技術,音樂製作人員從約翰連儂的錄音中「擷取」其聲音,融入「披頭四」的錄音之中,令四位樂隊成員得以再度合唱,「新曲」預計在今年內推出。麥卡尼沒有透露「新曲」的歌名,但傳媒估計那是由連儂在1978年寫的《Now And Then》。事緣連儂的遺孀小野洋子多年前將一盒卡式錄音帶交給麥卡尼,錄音帶盒上寫著「給保羅」,裡面有三首歌的試唱版本(demo), 包括他1980年在紐約寓所、自彈自唱錄的情歌《Now And Then》。那時候的約翰忙於照料兒子,沒有唱片公司合約在身,《Now and Then》是他很隨心寫的作品。
「披頭四」曾經在1995年計劃將《Now and Then》與《Free As a Bird》等未曾發表的曲目放入《真跡》(Anthology)系列專輯,但最終卻未能發布。原因是連儂的demo錄音帶音色欠佳,只有一段副歌,而且很多雜聲。
直至去年,Peter Jackson製作披頭四紀錄片《Get Back》,配樂的Emile de la Rey運用AI技術將「披頭四」成員的歌聲、樂器演奏聲和背景噪音分開。麥卞尼從中看到轉機。
這技術令麥卡尼得以在近年巡迴演出時,與連儂「合唱」,去年又將「披頭四」唱片《Revolver》重新混音推出。
不過,應用AI也令麥卡尼感到擔憂。有人曾對他說:「有一首歌是連儂在唱我的歌,那是 AI,你知道嗎?」麥卡尼對此表示:「這有點可怕,但也令人興奮,因為這是未來,我們只是需要看看這將導致甚麼結果。」
AI歌手是怎樣煉成的?
製作AI歌手歌曲,基本上是用開源的生成語音訓練模型。首先需要獲取沒有伴奏和混音的歌手原始聲音,然後將這些素材作為目標音色,輸入到AI模型中,經訓練得出一個模仿歌聲的模型,再經過演算,進行聲音替換。最後再作後期處理和調校,就可以得到聽起來像歌手本人演唱的歌曲。前期收集真人歌手的素材愈多,質量愈好。有人認為,AI歌手的歌聲沒有情緒,也沒有音調變化。
英國德高望重的音樂人Sting 相信,未來幾年 ,大家勢將要與人工智能對陣,以捍衛人類的資本。他提倡演藝界人士要提升意識:「工具固然有用,但必須由人駕馭。」
歌手Grimes則表示歡迎大家用她的聲音作AI素材:「若有人用我的聲音生成成功的作品,我會將作品的版稅收入分一半給他。」
AI生成的歌有沒有版權?
一位名叫「ghostwriter977」的網上內容創作者推出《 Heart on My Sleeve》一曲,用人工智能模仿歌手Drake和 the Weeknd的聲音,歌曲大熱,在串流平台有60萬人次收聽, 1,500萬人次在TikTok瀏覽。後來環球唱片公司指該作品侵權,採取法律行動要求作品下架。亦有報道指環球唱片去信要求音樂串流平台封鎖AI 軟件,杜絕AI用平台的音樂作品作訓練。
AI歌曲有沒有版權?這仍是爭議。美國版權局最近就裁定AI生成音樂不能申請版權,因為那「不是人類的作品」。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律系教授Mark A. Lemley 則認為,法律應容許AI使用有版權的作品進行訓練,以學習作品的結構和聲音特質,那不是找抄襲或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