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Zoom 現象」令自我形象變得低落?

新冠疫症肆虐期間的社交距離和限聚措施,令我們將許多活動轉為以視像會議形式進行,在線上參與工作會議、上課、與人傾談等成為了常態。精神科專家指出,「Zoom現象」會令太在意自己容貌和形象的人,陷入焦慮症和抑鬱症 ,以致作出厭食等病態行為。

 圖片:Kathleen Finlay/Getty Images
圖片:Kathleen Finlay/Getty Images

視像會議無疑為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和便利,但亦有弊處。有研究人員訪問外科醫生在新冠肺炎前後的觀察,結果顯示,疫症爆發後,向外科醫生尋求整容或矯型服務的個案顯著增加,86%受訪的矯型醫生報稱,他們的病人提出需要整容的最主要理由是「參與視像會議」。

過去十年專門研究強迫症、飲食失調和焦慮症的科羅拉多州大學奧羅拉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艾美妮・喜曼汀加(Emily Hemendinger )教授指出,因不滿自己在視像會議和社交媒體上的模樣而尋求治療的人增加。她表示,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長相有不同觀感和想法,有中性的,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一個人不滿意自己的外觀,通常是基於「先入為主」的想法,選擇性地看自己和照鏡,長期下來會對自己某些特質產生偏見和自我批判。此外,缺乏自信、傳統的社會觀念、朋輩和家人的影響、脾氣、基因,以至個人的精神健康狀況,都與自我形象有關。

她指出:「自我形象低落通常與抑鬱症、自信心不足、慣性負面思維和社交焦慮有關。自我形象低落可能造成厭食或暴食等行為問題。」

登入Zoom或類似的視像會議平台與人會面,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拍照片等,都變成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露面」方式,會加劇他們對自我形象的不安和不滿。專家指出,不論是視像會議、自拍照片,抑或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放的相片,影像中的「自己」通常都是扭曲的。

一項研究顯示,用較多時間比較視像會議參加者外觀的人,自我形象滿意度較低。較慣常使用相片編輯功能的人,較有可能會與別人比較,以及用較多時間看視像會議中的自己。另一項於2023年發表的研究亦發現,不滿意自己在視像會議中樣子的人,對個人外觀的想法偏執。這種想法甚至會拖垮工作表現。

研究人員提出,對自我形象不滿的想法,多來自「視像會議疲累」,他們因被人「觀看」或「評頭品足」而產生焦慮、自我批評。根據「射燈效應」的概念,我們傾向高估別人對自己容貌的評價,導致我們在參加線上會議時,更易感覺焦慮,相信自己的容貌受到別人品評。

喜曼汀加教授提醒大家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有沒有因「Zoom現象」而出現了病態。她解釋,如果一個人每次出席視像會議之後,都會批判自己的容貌和外觀不好看,那麼就需要好好檢視一下自己與個人形象的關係,甚或需要向專業人士尋求輔導。

她提出了以下幾條自我檢視的問題:

• 我每天用多少時間來想自己的容貌和形象?
• 我為了自己的容貌和外觀而作出的行為,有甚麼模式?
• 如果我在行為上偏離了上述模式,會感到不安嗎?
• 我的行為,與我的價值觀一致嗎?我想怎樣運用時間?

她建議大家採取以下方法保護自己的精神健康:

• 參與視像會議時,聚焦於別人說甚麼,而不是別人如何看自己的容貌。
• 看自己或看別人的時候,提醒自己,視人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看臉部、眼睛或皮膚等個別部分。
• 將視像會面的時間盡量縮短。研究顯示,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人,將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減半,可以改善對自我形象的滿意度。

對於自我形象低落的人,喜曼汀加教授認為,在協助他們走出困擾的過程中,最重要是將焦點放在自己的內在特質。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