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金錢的生活好像是不可思議,但是住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喬‧內梅斯(Jo Nemeth)做到了。
十年前,喬辭去工作,註銷了銀行戶口。她現在沒有物業或任何資產,也不靠福利金和積蓄、捐款或其他投資,生活不花任何金錢。她比以往更致力實踐這種生活模式。
喬現年 56 歲,原來從事社區發展工作,父母親是農民。2014年,她深深覺得在當前的經濟制度下,消費只是不斷傷害別人和地球。她解釋:「當我們購買某些東西時,通常會留下影響世界各地生活的足跡。即使我實行良心消費(ethical consumerism),作道德購物,也無補於事。」
喬說:「當時我46歲,有份不錯的工作,也有伴侶,但我完全不覺得生活愉快。」
父母有一本關於尋求另類生活的書,讓她靈光一閃,覺得自己也可以嚐試。後來喬讀到英國作家馬克‧博伊爾(Mark Boyle)的《不用錢的人》,講述他如何決定選不用錢生活的故事,她覺得找到答案了。
喬索性辭去了工作,將積蓄送給女兒愛美(Amy),跨出遠離金錢的一大步。
喬搬到寧賓(Nimbin)市附近一位朋友的農場,用可回收的材料建造一間小屋,裡面沒有熱水和煤氣,她用磚頭搭建了一個火爐煮食。她替朋友照顧孩子、管理果園和打理家務,作為住宿的代價。她又使用朋友剩下的牙膏和餐紙(作為厠紙)。多年來,她沒有買過新衣、手機或汽車。
約一年半後,喬在2016年搬到立斯摩爾(Lismore)的新居所。那裡她的朋友莎朗(Sharon Brodie)的家,當時她丈夫不幸去世。喬替她煮飯、打掃、打理菜園,又製作肥皂、洗衣粉和發酵食品等物品,以節省家庭開支,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喬表示:「這不是很多人能够或想過的生活,也未必享受這樣的生活方式。但這確實非常符合我的個性。我喜歡留在家裡,熱愛園藝和大自然,而這些東西多數是免費的。」她也喜歡用不花錢的方式解決生活所需,她覺得這就像坃遊戲一樣。
喬否認自己是白吃白住的人。她說:「我不認為我在白吃。我只不過是不用金錢,而是使用技能和時間來換取住宿。這只是另一種交換方式。」
然而,喬為了這種生活方式,不得不結束一段關係。
她說:「對我來說,最難的事情是放棄了與當時伴侶的關係。他對這種生活方式不感興趣……所以我們不得不分手。這真的非常艱難,也很遺憾。」
目前時,喬和朋友莎朗的新伴侶和一個兒子、喬的女兒艾美、艾美的丈夫和他們的三位子女一同生活。莎朗回想2016年時,過了一個艱難的聖誕節,她丈夫剛過世,她完全沒想過要怎樣慶祝。喬到莎朗家中一同過節,帶她駕車四處撿拾店舖賣不出的貨品。
莎朗說:「這是啟示。我們發現剛剛被當地店舖丟掉的東西,帶著足夠的食物回家,做了一頓豐富的聖誕晚餐。房子放滿了美麗的鮮花,感覺這一切就像上天所賜的禮物,如果沒有喬,我永遠不會收到這份禮物。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大多數人簡單得多,但又感覺很豐富。例如,我們不經常吃朱克力,但最近當地一家商店關門,要處理庫存的貨品,我們找到朱古力時,感覺就像得到一種恩典。」
艾美說:「如果你計算一下媽媽在這裡所做的一切工作,她貢獻的價值可能遠比我們交的租金為多。但現在和她住在一起,我不僅發現她的生活不花錢,更注意到我們的行為和消費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