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世人可能要與黑夜說再見:原本節能的LED燈為何變了光污染的「元兇」?

自古以來,黑暗代表了晚上的來臨,但研究人員從衛星圖片發現,現時許多國家的城市幾乎整晚都能看見光點,變成了名乎其實的不夜天。原因之一,可能與過度使用LED燈有關。

美國期刊《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今年十一月廿二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從衛星數據顯示,地球各地夜晚越來越明亮,地球上的戶外人工照明亮度及範圍從2012年至2016年,每年平均增長了2.2%。

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一顆衞星,由十月開始拍攝地球夜空的情況,與2012年的相片比較。結果發現,亞洲、非洲及南美洲等79個國家的亮度均有增加。39個國家的亮度維持不變,包括美國、荷蘭、西班牙和意大利曾維持不變,另有16個國家較前黑暗。

衞星圖片顯示1992年(上)與2012年(下)地球晚上的燈光。

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Geosciences)物理學家克拉斯.基帕(Chris Kyba)說:「我原本預計並希望隨著LED燈的普及和人們對光污染的意識提高,光污染的情況會改變,現時的情況頗令人失望。」

一般相信,LED燈的應用能帶來能源革命,因LED燈比其他燈更光亮,耗電量也低許多。

基帕表示,光污染問題並不只是與LED燈有關。問題在於,人們裝置的LED燈越來越多。他說:「我們會在過往沒有裝燈的地方也裝上燈,像是公園裡的單車徑,或是通往小鎮外面的公路路段,這些過去從未有裝設街燈。」

他說:「加裝了新的路燈後,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節省下來的能源。」

這種情況,有如專家形容的「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就如人們買了一輛耗油量較低的汽車,往往就會多了駕車外出,也會考慮遷往距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地點居住,結果反而用多了汽油。

美國阿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地球及太空探索學院的基普.賀治斯(Kip Hodges)教授說:「我們希望現時的LED照明科技,可以減少全球的能源耗用量,但現時照明科技發展,人工照明的使用量反而大幅增加,無疑亦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專家指出,夜間的燈光打亂了人類及動物的生理時鐘,危及各類生物。美國醫學會指出,尤其是LED燈,會減少人的睡眠時間,影響睡眠質素、日間的活動及引致癡肥。此外,由於燈光減少了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影響了人類的生理時鐘,會提高患上糖尿病、某類憂鬱症和癌症的風險。

對於動物來說,光污染更是潛在殺手,例如本年一項研究指出,初生的幼海龜受到沙灘的燈光吸引走到岸上,因而被其他動物捕獵,結果導致海龜數量大減。此外,亦有研究顯示,候鳥原本依賴月亮及星光飛行,但燈光卻擾亂了鳥類的遷移路線。

多年來致力於推動保護黑暗天空的美國阿利桑那國際暗天協會(Dark-Sky Association)行政總裁史葛.費若本(J. Scott Feierabend)建議,人們應改用亮度較低的燈泡、在離開時關上燈,同時應選用黃色的LED燈泡,因為藍色和紫色的LED燈泡對人及動物的影響較大。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