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產化浪潮席捲曼谷 歷史悠久的華人廟宇力抗拆卸

在泰國首都曼谷購物區「暹羅廣場」(Siam Square),地鐵山燕站(Sam Yan)附近,是傳統華人社區的中心。區內滿佈三層高的樓宇,商店有二手摩托車零件店和食肆,售賣各種價廉物美的地道美食,例如米湯(Khao Tom)、蒸鱸魚和炒蘆筍等。

山燕區內有一座「水尾聖娘廟」(Chao Mae Thapthim Shrine),現正被鐵板圍封。廟宇周圍全是建築工地,有施工中的摩天大樓、新零售購物中心和住宅。

「水尾聖娘廟」是歷史悠久的華人廟宇,神龕裡中央放置了金框神壇,供奉著媽祖神像,廟裡掛滿了燈籠和中文經幡。門外有兩尊象徵保護寺廟的石獅子。然而,這對獅子可能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管理廟宇的彭帕帕。

該廟宇由泰國華僑建造,1917年在泰國內政部登記為朝拜場所。53年前,這座廟宇經歷火災後,搬到了現在的位置。曼谷研究中國歷史的文化專家維羅(Viroj Tangvarnich)透露,神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一世紀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民眾曾在廟內避難。她說:「這裡有歷史,有生活,記錄著歷史。」

然而,廟宇的地皮屬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所有。1916 年,泰王「拉瑪六世」瓦吉拉武將這幅面積184 公頃的土地撥予該大學。幾年前,大學將社區上的樓房清拆重建,僅留下「水尾聖娘廟」。

校方計劃在廟宇的所在地興建三座新建築,包括兩棟能容納1, 758個宿位的學生宿舍。

朱拉隆功大學認為,重建將為地區帶來好處。校方並在官方聲明中說,計劃在校內的「朱拉隆功世紀公園」(Chulalongkorn Centenary Park)重建這座廟宇。根據計劃,周圍會建設有蓋停車場、洗手間等設施,而且更靠附近的社區。校方聲言:「在那裡,廟宇的慈悲和吉兆將與社會共存。」

然而,負責管理廟宇的彭帕帕(Penprapa Ployseesuay)卻表示,新廟宇的設計不符合傳統,決心將廟宇留在原址。彭帕帕已故丈夫家族世代相傳管理這座廟宇,她也接手了25年。2020 年 6 月以來,她一直堅拒遷離,反對者還在網上發起簽名運動,要求保留廟宇。

彭帕帕和母親、兩個兒子,目前住在天后宮旁邊的一間小屋裡,服務拜媽祖、尋求指點迷津、祈福的信眾。她說:「他們遲早會切斷食水和電力供應。」

對許多人來說,這座廟宇與家族歷史交織在一起。現年74歲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專家維羅說,他的姨婆每天都會到那裡朝拜。

朱拉隆功大學一些同學和一些本地藝術家發起保育這座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該大學藝術系同學塞塔南特(Settanant Thanakitkoses)一直參與保留廟宇的活動,更是新發行的紀錄片《山燕區的最後一口氣》(The Last Breath of Sam Yan)的製片人。紀錄片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抗爭過程和訴訟。他表示,這個案有助大眾加深認識城市中產化的問題:租金上漲令經營基層服務的居民受到排拒。

他說:「世界上大多數人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摧毀人類文明。但我要說的是,中產階級化會摧毀人民的文明。社區將不再有身份。」

朱拉隆功大學中國現代史副教授瓦薩納(Wasana Wongsurawat)在該紀錄片中《接受訪問。她表示,「水尾聖娘廟」的事件在某程度上與曼谷其他地方的中產化模式相呼應。

瓦薩納說:「眾所周知,這些企業到處買下房產,曼谷的優質房產現在只屬於極少數業主。你會看到同樣的事情不斷發生:舊社區清拆,興建成購物中心和多層豪華住宅。」

瓦薩納表示,「水尾聖娘廟」事件引起大眾關注,因為地段屬於一所大學,大學應該保育文化遺產。她說,學生對保護遺產和探索自己國家的歷史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與 1932 年革命相關的著名地標近年來開始無故消失,而該場革命標誌著君主專制終結。

一位在該地區經營麵館的老闆說:「這裡擠滿了步行前來光顧的人。」但當地購物中心開幕帶來了額外競爭,租金上漲,令許多餐廳無法生存。

他不確定自己的餐廳能在該地區經營多久。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