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倫敦橋終於倒下 人民精神支柱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謝世

今年9月8日中午,英國國會下議院正就家庭能源費用上限進行辯論,反對黨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發言之際,內閣國務大臣之一的查學禮(Nadhim Zahawi)快步走入議事廳,將一張紙條遞交新任首相卓慧思(Liz Truss),與她耳語了幾句,卓慧思面露憂色。

未幾,工黨副黨魁韋雅蘭(Angela Rayner)亦收到一張紙條。在場的記者很快便察覺到異動,估計將有甚麼重大事件發生,尤其是伊利沙伯女王的健康問題。兩日前,英女王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接見卓慧思,正式任命她為新首相。當時英女王身形消瘦,右手有一大片瘀青,疑因插呼吸管而引致。

下午12時半,白金漢宮罕有地發表聲明,表示醫生對女王的健康感到憂慮,建議她接受醫學監察,但聲明也指女王沒有感覺不舒服。幾分鐘後,下議院議長霍伊爾勛爵(Lindsay Hoyle)罕有地中斷會議,祝願女王安好。

當日下午,英女王的四名子女和其他王室成員陸續到巴爾莫勒爾堡陪伴女王。下午6時30分,白金漢宮宣布,女王安詳離世,享年96歲。王儲查理斯王子繼任成為新國王──查理斯三世。

女王年事已高,王室及政府早已制訂了女王過世後的後續計劃,早於1960年代已有「倫敦橋行動」(Operation London Bridge),此後每一年都會重新評估其內容及進行演習,一旦女王駕崩,女王的私人助理會與首相聯絡,並以「倫敦橋倒塌」(London Bridge is Down)的短語作為代號。

根據「倫敦橋行動」,女王去世當天稱為D日,在之後的數小時內,將通知英國首相和內閣部長與官員。隨後,首相會晉見新國王,英王查爾斯向全國進行廣播演說。接下來10天,稱為「D+1」、「D+2」等,按日安排喪禮事宜。整個「倫敦橋行動」將於D+10日落幕,訂為「全國哀悼日」(Day of National Mourning),將於西敏寺舉行國葬,全國也將於正午時默哀兩分鐘。

伊利沙伯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倫敦出生,是約克公爵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女。根據王位繼承順位,她是王位的第二繼承人。1936年,伯父愛德華八世為了與再婚的美國人辛普森夫人結婚,選擇遜位,由伊利沙伯的父親、41歲的阿爾伯特親王繼位,伊利沙伯成為王儲。

皇室積極培養伊莉沙伯繼任。雖然她沒有在學校受教育,但擅長語言,也花了6年時間詳細地學習憲法歷史。

1945年初,伊利沙伯加入本土輔助軍(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任機械師,成為首位以全職身份加入武裝部隊的女性王室成員。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因肺癌離世,身在南非度假的伊利沙伯以26歲之齡成為女王。

伊利沙伯女王登基後,帶領英國走過二次大戰後的重建時期,近年國內面對蘇格蘭獨立公投、加入歐盟又脫歐等爭議及新型肺炎打擊,她深諳「統而不治」的藝術,極少就政治爭議表態,讓自己處於超然地位,但又會發表發人深省的言論,鼓勵國民一同跨越危機。

今年6月,她更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慶祝登基70週年「白金禧」的君主。

英國經歷高低起伏,伊利沙伯的長壽卻讓國人有穩定的感覺。她的足跡踏遍了英國與大英聯邦各地,與臣民揮手、傾聽他們的聲音,凝聚國人,成為跨世代人民的精神支柱。

英女王與菲臘親王1947年結婚,同行74年,二人一直在生活和工作上扶持前行。伊利沙伯曾形容菲臘是「她的磐石」,她說:「他是我的力量泉源,這麼多年一直陪伴着我。我欠他許多,多到我們怎樣也數不清。」她的三位子女安妮公主、王儲查理斯和安德魯王子都經歷婚姻失敗,他倆的婚姻獲視為皇室婚姻的模範。

女王一生可以用她21歲那年說過的一句話概括:「我在你們面前宣布,我將貢獻一生,不論長或短,為民服務。」

「倫敦橋倒下」,英國史上第二個伊利沙伯時代謝幕。然而,原有的倫敦橋其實早已不復存在!

大家往往以為倫敦橋是通往國會西敏寺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其實真正的倫敦橋(London Bridge)指的是泰晤士河另一座橋,位於離塔橋1公里處。倫敦橋建於羅馬時期,前後有超過2000年歷史,期間多番重建,在1830年代時以石塊搭成。

倫敦橋雖然經歷了二次大戰,到近代原本供馬匹和行人行走的大橋不勝負荷。1960年代,市政府官員發覺倫敦橋開始下沉,後來美國商人羅伯特‧麥卡洛克(Robert McCulloch)買下來,將整條橋解構,將約9,000公噸石頭移往美國阿利桑馬州的哈瓦蘇湖城(Lake Havasu City)重置倫敦橋。而倫敦則在1972年以鐵和三合土建成新的倫敦橋,至今約有50年歷史。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