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土庫曼斯坦「地獄之門」近50年來終年冒火,它的起源仍是個謎……

在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的小村落達瓦札(Darvaza),有一個直徑近70公尺的巨坑,終年冒火,估計已燃燒了近50年。這個坑洞的溫度高達攝氏132度,站在坑洞旁,感覺猶如身處烤爐內,世人稱之為「地獄之門」,是當地頗受歡迎的一個旅遊景點。

土庫曼斯坦曾是絲綢之路之上,全國七成地區被卡拉庫姆(Karaham)沙漠所覆蓋。達瓦札是阿哈爾(Ahal)省的一個小村落,位於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t)以北約260公里處,全村約有居民350人,絕大部分是塔克族(Teke)的土庫曼人,仍過著半遊牧的生活。

「地獄之門」原為一處天然氣田,該坑洞直徑為69公尺,深30公尺。土庫曼的天然氣貯藏量佔全世界第六位,在達瓦札起碼有3個類似的坑洞。

不過這火坑的起源至今仍是個謎。根據一般的說法,該坑洞於1971年形成,當時前蘇聯的科學家計劃開發當地的油田,當地質學家進行鑽探時,地面無法負荷這些鑽探裝置而崩塌,形成一個天然坑洞。地質學家為避免甲烷氣擴散,點火燃燒漏出的氣體,初時估計只會燃燒數個星期,不料火勢一直持續,至令已達近50年。

2013年,著名探險家喬治·科羅尼斯(George Kourunis)進入該坑洞視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地獄之門」的人。當時科羅尼斯身穿隔熱的保護衣,由坑洞的上方游繩下降至坑洞內。

當時,科羅尼斯曾向當地人了解有關該坑洞的資料,但卻未有發現該坑洞的任何官方文獻和報道,當地人的對坑洞的形成亦有不同的說法。一位地質學者說,坑洞早於1960年代末期因地層的泥流(mudflow)形成,到1980代才開始燃燒。也有人指出,坑洞是由於卡拉庫姆沙漠的地下水流失而形成。

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東歐研究中心總監(Center for Eastern European Studies ,CEES)傑羅尼莫•佩羅維奇(Jeronim Perović)說,在前蘇聯時期,有關能源和天然資源的資料均被列為機密,即使現時,能源的史料亦不被公開。

佩羅維奇估計,「地獄之門」長年冒火,與前蘇聯能源當局處理天然氣的方式有關。開採石油時,會產生大量伴生的天然氣(associated gas),但由於許多油田地處偏遠地區,缺乏相應的管道出設施將天然氣輸送到市場,能源當局為了安全和經濟理由,只好將這些天然氣燒掉,稱為燃除(gas flaring,燃燒廢氣的意思)。

探險家喬治·科羅尼斯(George Kourunis)曾進入「地獄之門」

據了解,貯藏在地下的原油,有大量的天然氣溶解其中,原油被抽到地面的過程中,由於壓力和溫度減小,不少天然氣分離出來,叫做伴生氣。

佩羅維奇指出,1980年代末期,前蘇聯每年生產7,00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被燃除的天然氣亦達156億平方公尺,相等於瑞士全國每年用量的4倍。

他又指出,土庫曼斯坦當局過去曾提出如何撲滅坑洞的火,但及後由於吸引到不少遊客到訪,故計劃未有實行。然而在科羅尼斯之後,再沒有人嚐試再進入「地獄之門」。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