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天文台以外 民間天氣預報公司生意仍大有可為

日本即將進入櫻花季節,國內各大氣象平台陸續推出2024年櫻花預測。今年1月中,私營氣象資訊公司「氣象新聞公司」(Weathernews Inc,簡稱WNI)率先發表櫻花的預測。

該公司是以日本起家的跨國氣象情報供應公司,成立於1986年。公司收集世界各國氣象機構的資料、公司自己觀測數據和會員提供的天氣報告,通過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氣象系統作出天氣預報。

目前該公司能將氣象預報的準確率維持在90%以上,預測範圍還縮小到1公里以內,並且能每5分鐘更新一次。

「氣象新聞公司」的始創人石橋博良23歲大學畢業之後,曾進入一家貿易公司任職。他的職務是安排貨船入港。1970年1月,石橋收到消息,15,000噸的貨輪「空光丸」原本停泊的港口很繁忙,要等10天才能裝貨。石橋於是安排貨輪轉往福島縣磐城小名濱港靠岸。沒想到,就在貨輪準備進港,還來不及下錨的時候,遇到風雨大作,貨輪被海浪捲起撞向岸邊的防波堤,船上15名船員全部罹難。

這宗事故在石橋心中留下很大的陰影。他辭去工作,轉任到一家專門提供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的美國公司Ocean Roots任職。1980年,他已出任日本分公司總裁兼負責國際行銷和產品開發的副總裁。

有一天,石橋接到一家餐盒店老闆的電話:「你們公司能不能預測這間學校運動會期間的天氣狀況?」這間店經常會接到學校預定運動會外賣餐盒的訂單,但若果運動會遇到天雨,就會取消或延期。學校取消訂單,老闆也不能拒絕,就會虧掉購買食材的開支。

1986年,石橋博良創立了「氣象新聞公司」,至今不但在日本,也在世界各地發展。至2023年中,「氣象新聞」的下載量已超過3,700萬次,更實現了創紀錄的211億日圓銷售額和23億日圓淨利潤,員工人數已超過1,000。

近年來,隨著地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冬季出現攝氏30度的高溫、夏天暴雨成災,已成為常態。極端氣候不只影響一般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到企業經營。

商業機構越來越意識到天氣如何影響工作。例如,風能和太陽能生產商,以及連接的電網,需要未來幾個小時的天氣資訊,甚至食品派送公司Deliveroo在決定將泰式炒河粉在城市的最快運送方法時,也必須考慮天雨對交通的影響。

大眾習慣透過中央氣象局發布的預報了解天氣概況,但公共機構只會提供對大多數人最有幫助的資訊。因此,各國均出現了專門為個別客戶製作氣象預報的民間氣象公司,整合各種政府模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客戶提供區域以至街道的實時天氣情況。

「氣象新聞」副社長、石橋博良的兒子石橋智宏說,航空公司、盒飯店、便利商店、體育場館等企業對精確天氣預報的需求日漸增加,單靠日本氣象廳提供的資訊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現代天氣預報歸功於20世紀6070年代電腦出現,收集溫度、氣壓、風速等資料,並透過電腦運算,成為精細的天氣模型。聯合國屬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認為,目前五天預報的準確度與25年前的兩天預報大致相同。

然而,無論電腦模型變得多麼強大,預測能力還是有限的。地球大氣層被數學家稱為「混沌系統」(chaotic system),有「蝴蝶效應」,溫度或壓力的微小變化可能會在幾天內複合成截然不同的天氣狀況。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氣象學家福爾科‧朱特(Falko Judt)解釋:「這似乎是大自然設定的限制,與我們的技術能力無關。」而且全球的氣象監測站數量始終有限。

私人公司則不斷嘗試計算量較小的天氣預測新方法,例如美國Tomorrow.io利用全球數以億計的手機、筆記型電腦等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裝置,收集來自無線網路、衞星、雷達和其他感應器的多層數據,建立高清的氣象地圖,更自行發射衛星,以填補世界各地的資料不足。

2016年,美國電腦公司IBM斥資約25億美元收購了天氣預報平台Weather Company。一年之內,該公司開始向企業出售「超本地」的天氣預報,能預測未來2到12小時內小區域的天氣。去年IBM將Weather Company轉賣給私募基金Francisco Partners。

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和企業都必須應對,氣象產業不僅可挽救生命,也可能協助企業減低風險。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