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娜原住在尼泊爾中部一條村莊,2015年4月23日,她將四歲的女兒送到母親家中暫住幾天。她女兒很喜歡和外婆一起,在那裡亦喝到鮮榨的牛奶。兩天後的早上,尼泊爾遭逢大地震,將還在嬰兒床的女兒埋住。卡帕娜趕返母親家中時,全屋已變成一堆瓦礫。
「其他人說她已經死了,屍體掘出來時,我立即暈過去了,此後發生什麼都不記得了。」卡柏娜禍不單行。幾年前,她兩歲長子遇溺身亡,經過一段長時間才復原過來。當她得知女兒死亡時,簡直是萬念俱灰。
去年4 月25日,尼泊爾發7.8級強烈地震,共造成9,000多人死亡,最少50萬個家庭失去家園。事發接近一年,外國政府和救援機構一直關注重建工作遲緩,當局已籌得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達重建所需的一半,但大部分仍未動用過,有災民至令才收到第一筆補助金。紅十字會估計,約有400萬人仍然住在設備不足的臨時收容所。
雖然百廢待興,但更多人如卡柏娜一樣,心靈留下深刻的創傷,同樣需要協助。卡帕娜的家人發覺她因失去一雙子女而患上嚴重憂鬱症,有時會呆坐著,對什麼也無反應,甚至無故失蹤數個星期,家人找尋多日才能尋回她。
卡帕娜(左)與輔導員尤尼(右)。
一位來自非政府機構Saathi的地區工作人員知道卡帕娜的情況後,便將她轉介給該組織的輔導員尤尼。卡帕娜起初拒絕與尤尼談話、只是低頭望著雙手,尤尼花了不少時間與卡柏娜建立互信,直至七個月後的一天,卡柏娜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迎接尤尼和她的同事,才開始漫長的康復過程。
由聯合國資助的尼泊爾非政府機構Saathi,在不同的地點設立多元化的婦女中心,為婦女提供住宿、衞生、法律、生計、個人輔導及心理治療等服務。該中心地區主管施拉斯塔(Prativa Shrestha)表示:「地震令不少人心理衝擊,當時很多人都受到驚駭,多次餘震都在夜間發生,令很多人受驚,想起地震的恐怖。」
在加德滿都執業的心理學家拉兹爾尼戈爾 (Krista Rajkarnikar)表示:「地震初期,主要是創傷,包括各種生理反應如焦慮、惡夢、失眠、食慾不振等,久繼而引發其他問題,如憂鬱及與其他人的關係等。」
「雖然全球普遍對心理健康有岐視及標纖,根據我的經驗,尼泊爾仍其嚴重,最普遍的遍見是『我瘋了、我給鬼上身了』。」拉兹爾尼戈爾指出。
精神科醫生孔瓦爾說:「雖然地震後全國都開始關心理衞生,但並沒有太多人去診所及醫院求診,他們不知道心理創傷亦可以醫治。」
世界衞生組織2011年發表報告指出,「尼泊爾根本沒有一個心理衞生計劃。」
雖然尼泊爾在提供心理輔導這方面仍然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像卡柏娜等受創者已走出傷痛。尤尼說:「卡柏娜變成了另一個人,她很開朗,亦主動協助家務。最重要的,是她很公開地談及她經歷過的創傷,以及失去子女的傷痛。」她更開始想及將來,「她說希望開一間髮廊及美容中心,為女士剪髮、為新娘化妝、修甲等,讓她們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