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往往不離人禍,意大利中部8月24日發生6.3級地震,有「百座教堂之城」及意大利「最美村莊之一」之稱的中世紀名城阿瑪特裡切(Amatrice) 一夜之間幾乎被夷為平地,滿目瘡痍,死傷枕藉,其中一個因素是老舊建築物日久失修。
大家提到意大利,相信會想到古羅馬建築:壯觀的文藝復興時代的教堂及宮殿,歴史悠久的露天廣場,雖然吸引許多觀光客,但大家不要忘記,義大利身處活躍地震帶。而這些歴史建築,時刻都受到地震的威脅,有專家認為,古舊建築已成了意大利的負累。
意大利這次地震,至今已有290人死亡,逾2500人無家可歸,正顯示這個先進國家,災難的風險不可低估。地震死傷嚴重,與該國的地層狀況、建築和文化都有關連。
意大利位於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界地區,屬方地震頻繁地帶。2009年意大利中部也曾發生6.3級地震,造成歴史名城阿奎拉嚴重損毀,大量古建築遭到破壞,超過300人死亡。自2000年以來,意大利已經發生過超過100次強度超過四級以上的地震。
從事建築研究達35年的基提-佩斯卡拉大學(University of Chieti-Pescara)城市規劃學教授法別蒂(Valter Fabietti)認為,很多意大利城鎮都充滿18世紀甚至更早的文化地標、物業及私人樓宇,這些古舊建築都有在地震中坍塌的風險。
現時政府直接負責公共産業的保養,但私人物業的安全則全賴業主的主動性。雖然現時意大利政府對高危的樓宇提供稅務優惠,加強樓宇的結構的防震能力,但最重要是物業持有人是否有資源及動力去改善樓宇結構。維修保養渉及的時間及金錢,不少居民無法負擔。
住在災區附近小鎮斯佩隆加(Spelonga)的建築師隆加(Corrado Longa)認為:「這一帶的居民有很多年邁獨居的長者,他們缺乏資源保養樓宇,有些人只將當作渡假屋,不理不睬。」阿瑪特裡切的人口,在過去一世紀減少了四分之三,由一萬人減至2,500人。大部分人都轉到羅馬及其他城市工作。
樓宇擁有者亦不願意改變建築的外觀,法別蒂指出,意大利人很抗拒改變古老建築的的原有結構。他說:「這是出於一種保守心態。」例如,一些簡單的結構改善工程,如鞏固舊牆身或加固三合土結構,居民都不願意進行,因為這樣會改變建築物的原貌。
2009年阿奎拉地震後,意大利政府曾經承諾在七年內撥款9億6,500萬歐羅,去改善防震措施,然而對於以千計的遍遠村落,這些撥款只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意大利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建築條例,但因義大利人對地震危害的輕忽和貪污等原因,新建築物根本沒有達到現代建物安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