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邦加島(Bangka)海岸,漢德拉(Hendra)每天一早便乘船出海,沿著在海岸線的木製浮橋上,挖掘海床下的錫砂。這些浮橋由幾艘船組成,雖然看起來很粗糙,但設備齊全。礦工利用自動採礦機探勘深海礦床,把海水抽上來,用塑膠的膠墊過濾,提取黑色的錫沙。
邦加島(Bangka Island)是邦加-勿里洞省(Bangka-Belitung)的一列島嶼之一,位於蘇門答臘東南的海岸,為印尼第九大島嶼。該省蘊藏豐富錫礦,產量佔全國9成,兩座島共約140萬居民,有六成從事開採工作。近年由於需求增加,陸地礦藏量減少,人們轉移到海上開採錫礦。
漢德拉說:「在陸地上採錫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我不得不在海上開採。」亨德拉今年51歲,從事超過10年,一年前才轉到海上工作,他現時擁有6座浮橋,每座橋上聘用了3至4位工人。工人每採到一公斤錫砂,約可賺取8萬印尼盾(約4.9美元至5.6美元)。
漢德拉是當地數十家採礦業者之一,他們與國營礦務公司「蒂瑪公司」(PT Timah)合作,取得特許的開採權。
錫是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焊料,亦可用作食品包裝。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錫礦出口國,由於需求增加、加上疫情導致運輸受阻,今年以來價格漲勢猛烈,一度飆升到1公噸33,500美元。
「蒂瑪公司」一直在提高海上的錫礦產量。該公司表示,去年已探明的陸上錫儲存量為 16,399 噸,而海上為 265,913 噸。
然而,海上的採礦作業,卻導致附近海域漁獲銳減。採礦機掀起海底沉積物,使得海水變得混濁。發電機的噪音和黑煙更干擾漁民作業,令漁民和礦工關係變得緊張。
印尼漁民阿普里阿迪(Apriadi Anwar):「這裏的礦工和漁民相處得不好,我們知道那些礦工為了生存而奮鬥,我們很欣賞,但他們的做法是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替他們感到難過,因為他們不承認錯誤,相反地,他們在找藉口。」
漁民又說,海上採礦設備除了干擾漁民撈捕,礦工以海底拖網方式尋找礦砂的方法,也污染了天然海域,其中更不乏非法採礦者。
印尼漁民馬悠諾(Maryono)說:「開採錫礦對我們的影響鉅大,你看我們的漁獲量減少了,我們過去一天至少有10公斤漁獲,現在只剩下兩公斤,有時還一無所獲。」
事實上,多年的開採,已影響到島上的天然生態。當地原本林木茂盛,景色宜人,但現時遍布大大小小礦坑,像月球表面;以及高酸性錫礦湖。印尼環保組織更擔心,海上的礦區破壞了當地的紅樹林。
全國最大的環保團體「印尼環境論壇」(Indonesian Forum for the Environment,簡稱Walhi)一直努力制止海上採礦,特别是在邦加的西海岸保存相對完好的紅樹林(mangrove)。論壇的邦加-勿里洞的分部執行董事傑西克・阿蒙迪恩(Jessix Amundian)說:「紅樹林是沿海地區的生態堡壘(ecological fortress)。」
一位礦工說:「只要有採礦就有希望,因為邦加島是『天堂』,只要有沙子存在,錫就會一直存在。」
海上的錫礦,是礦工的天堂是漁民的地獄,更是生態殺手。彼之天堂、吾之地獄,何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