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日本基層原爆倖存者組織獲諾貝爾和平奬 爭取消除核武仍需繼續努力

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已於10月11日揭曉,由日本原水爆受害者團體協議會(Nihon Hidankyo,簡稱「日本受團協」)獲得殊榮,以表彰該組織追求「無核武世界」的努力。

日本受團協代表委員、今年92歲的田中熙巳表示:「我認為(我們獲獎)是目前的國際情勢使然。隨著俄烏戰爭和中東戰爭,使用核武的風險大大增加。我認為,不久將來將會爆發核戰。」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雖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從未使用核武,但令人憂心的是,禁止使用核武的「核武禁忌」(nuclear taboo)逐漸不受重視。擁核大國正在將其核武庫升级,也有新的國家準備取得核武。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約根‧沃特‧弗里德尼斯(Jorgen Watne Frydnes)強調,核武在過去80年一直沒有用於戰爭,應當歸功每一位原爆倖存者的努力。他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原爆倖存者都確實帶來了改變,而且他們仍繼續這樣做。」而且因為「核禁忌」正在轉變,因此原爆倖存者的聲音依然重要。

事實上,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京威嚇會採取一切方法,上月更暗示,倘美國和盟國容許以西方的長程導彈攻擊國土,將以核武還擊。北韓亦不斷發展核武,領導人金正恩近日再威嚇,若受到美國和南韓攻擊,會使用核武還擊。在中東,以色列和伊朗都是擁核國家。

今年共有286個和平奬的提名,其中包括197個個人和89個組織,例如已離世的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以及跟跨國司法機構國際法院等,都是熱門人選。日本受團協是不甚著名的組織,獲奬可說是爆出冷門。

日本受團協成立於1956年8月10日,由二戰期間、廣島和長崎的46個原爆「受爆者」團體組成,是日本唯一全國性的原爆倖存者組織,鼓吹為倖存者提供更多醫療援助,也致力實現全球消除核子武器的目標。

日本受團協成立的另一原因,是1954年3月,日本鮪魚漁船「第五福竜丸」在太平洋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的美國氫彈試驗中受到輻射感染。船上船員罹患急性輻射綜合症,雖然大部分事後均痊癒,但一位船員久保山愛吉半年後因C型肝炎引發肝硬化致死。他被視為第一個死於氫彈的受害者,事件在日本引爆反核情緒。

68年來,日本受團協成員到世界各地,分享他們對原爆的親身經歷,還舉辦照片展。成員曾三度出席參加聯合國裁軍特別會議,呼籲廢除核武。此外,該團體曾收集300萬人聯署,推動通過《禁止核武器條約》(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簡稱TPNW),還呼籲所有國家加入。該條約在2021年1月正式生效。

該會聯席總監箕牧智之現年82歲,原爆時只有3歲。他直言,這項殊榮卻仍無法抹去當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令兩地變作人間地獄的末日景象。

日本是全世界唯一曾遭原子彈轟炸的國家,距今79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1945年8月6日於廣島投下史上第一枚鈾原子彈,全市幾乎夷為平地,超過10萬名居民死亡;兩日後,美軍在長崎市投下一枚鈈原子彈,估計至少令74,000人死亡。

箕牧智之
箕牧智之

根據日本衛生部的資料,證實因原爆後遺症而離世的人,廣島約為34萬人,長崎亦接近20萬人。

箕牧智之也不忘各地的戰火,他忍著淚說:「特別是在以色列和加薩這樣的地方,兒童渾身是血,每天都沒有食物,他們的學校,以至車站和橋樑都被摧毀。我們渴望和平,政客卻在發動戰爭。」

去年和平獎由伊朗人權鬥士穆哈馬迪(Narges Mohammadi)獲得殊榮,表揚她為當地的女權、民主和廢除死刑奮鬥。她在2021年被判入獄,目前仍在德黑蘭服刑。

10月7日,諾貝爾獎首先公布醫學獎得主,之後於8日和9日分別揭曉物理獎和化學獎,10日則公布文學獎,得主也是亞洲人──南韓作家韓江。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