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昆蟲命名也要講求政治正確!科學家請民眾動腦筋為蜘蛛飛蛾改名,原來竟是為了這個原因?⋯⋯

「品客」(Pringles)薯片公司近日向國際蜘蛛學會提出呈請,爭取將一種與其產品標誌「鬍鬚佬」長相相似的蛛蜘改名為品客蜘蛛(Pringles the Spider),此舉成為全球網絡上的熱話。不說不知,昆蟲命名除了是品牌公司搞噱頭的手法,也是國際間消除歧視和推動共融文化的陣地。

美國昆蟲學會(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正徵集公眾人士的主意,為「墨西哥蛀米悶蛋」(Mexican ricer borer)、「德州柑橘蟎」(Texas citrus mite)、「非洲黑痣蟋蟀」(African mole cricket)和「智利隱士蜘蛛」(Chilean recluse spider)等幾種被改壞名的昆蟲重新命名,以摒除一些含性別主義、冒犯少數族群或不敬的昆蟲名稱。

美國昆蟲學會推出「昆蟲俗名改進計劃」,旨在檢視和修改一些不合標準的昆蟲俗名。學會在今年三月修訂了昆蟲命名政策,凡涉指某種族或族裔,並且會令人對相關社群產生恐懼的昆蟲俗名,一概不獲接受。新政策亦建議避免使用地緣名字,特別是為一些侵略性高的昆蟲命名時,更加要謹慎和中立。學會主席米雪史密夫說,昆蟲學名不易為人理解,為昆蟲起俗名,旨在方便科學家和普羅大眾溝通。符合多元化和平等共融原則的名字,固然能夠發揮這作用,但一些具攻擊性或貶低邊緣社群意味的名字則有違這目標。

學會在六月公佈,學名分別為Lymantria dispar的飛蛾和Aphaenogaster araneoides的螞蟻,其俗名「吉卜賽蛾」(Gypsy moth)和「吉卜賽蟻」(Gypsy ant)已從《昆蟲和相關生物名冊》剔除。學會發言人解釋,棄用有關名稱主要是因為它們有貶低羅馬尼亞裔族群和定型的涵義。

Lymantria dispar飛蛾源自歐亞地區,如今卻成為了北美洲的害蟲,其幼蟲侵蝕農田作物,造成經濟損失。加拿大東部和東北部目前正遭逢這種飛蛾肆虐,為災情歷來最嚴重的病蟲害。學會最近在公眾提交的二百多個名稱建議中選出「海棉飛蛾」(Spongy moth)為新的俗名,以取代Gypsy moth。新名字經由五十位美加科學家和森林管理專家評選,意思取自Lymantria dispar蛾卵像海棉的特色,而且控制蛾卵隨木材和木製用品傳播,亦是科學家刻下著手遏止病蟲害的關鍵。

昆蟲命名為昆蟲學家帶來社會文化政治的視角(圖片: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品牌公司向蜘蛛「抽水」?

黑斑園蜘蛛(Araneus mitificus)白色身軀上有有黑色的斑紋,乍眼像一個束有濃密鬍子的男人臉孔,與品客薯片的吉祥物極相像。

品客在七月初於網上發起聯署行動,呼籲網民支持其向國際蜘蛛學會和其他八個蜘蛛研究組織提出的呈請——將黑斑園蜘蛛改名為品客蜘蛛,取締已沿用136年的俗名Kidney garden spider。公司並宣稱首一千五百名簽名者可獲贈免費薯片,但若然呈請在十月也未被接納,免費薯片的承諾就不會兌現。公眾更可在品客網站領養虛擬的品客蜘蛛。

黑斑園蜘蛛原籍東南亞,體型袖珍,雌性只有四分一吋長,而雄性更細小,只有雌性一半大小。牠們常見於公園和低地植被,喜歡在矮樹織網。近距離看會發現黑斑蜘蛛的球狀腹部有細絨毛覆蓋。

這宗奇聞在網絡上引起很大迴響。原來有多宗以名人和卡通角色命名蜘蛛的先例。原本俗名為孔雀蜘蛛(Peacock spider)的Maratus volans蜘蛛,早前被改名為Maratus Nemo,即Pixar 動畫《海底奇兵》裡的主角小丑魚名字。這種僅有四毫米長,約莫像一粒米的蜘蛛,最先由澳洲南部一位年輕科學愛好者發現,由於這種蜘蛛身上有橙色和白色的間條紋,活像Nemo而被冠以此名。

科學家新近發現的Maratus nemo 是顏色最鮮艷的蜘蛛種類之一, 因而有孔雀蜘蛛之名(圖片截自New York Times:Pensoft ; ©Walt Disney Co./Courtesy)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蜘蛛學愛好者認為品客的呈請獲接納的機會渺茫。雖然如此,品客這搞噱頭的手法也尚算成功吧。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