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快餐食品似乎與健康飲食沾不上邊。然而,隨著素食文化的趨勢,世界各地的多家連鎖快餐店亦紛紛推出植物肉的食品(plant-based food)。
過去數年,漢堡王(Burger King)、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星巴克(Starbucks)和麥當勞(McDonald’s)等跨國連鎖快餐品牌先後推「植物肉」,在業內成為一時風潮。
2019年4月,漢堡王(Burger King)在美國、歐洲各地率先開售了一款將為「不可能華堡」(Impossible Whopper)的素肉漢堡。這款素肉漢堡是與美國人造肉公司「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合作研發而成,售價與漢堡王的經典華堡(Whopper)一樣,只是把華堡漢堡包的饀料換成「植物肉」。
由於「不可能華堡」反應理想,漢堡王今年10月也推出「不可能雞塊」(Impossible Nuggets)。肯德基也與另一間新創食品企業「超越肉類」(Beyond Meat)合作,在美國推出素食的「植物肉」炸雞。
去年10月,總部位於南非的烤雞連鎖店南多(Nando)在英國各地推出了「偉大模仿者」(Great Imitator)純素食雞肉條,配以該店特有的辣椒醬(peri-peri sauce)。
近日,美國的麥當勞漢堡飽餐廳,亦在美國、英國和愛爾蘭推出「麥素包」(McPlant burger)。
植物肉,是指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其主要成份是大豆、豌豆或蠶豆等豆類,加入小麥、芹菜、甜菜根等植物,從植物中萃取蛋白質,仿造肉的肌肉、脂肪和血管結構,再將這些蛋白質萃取物加熱、擠壓和冷卻,使之具有肉的質感,最後加入其他配料及添加劑(例如調味劑及染色料),以仿製肉的味道、外觀和口感。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數據,全球人造植物肉產品市場穩步增長。2021年的市場額是19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40億美元。與此相比,2020年全球肉類總消費約為23,000億美元,如果植物肉的滲透率達到1%,市場規模將達230億美元。
事實上,非素食社群亦開始選擇植物性的餐食。美國市場研究公司「Piplsay」今年8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受訪的37,000人中,71%表示知道快餐店有售賣植物肉的食品,54%表示曾進食這些食品,其中72%是非素食者。
此外,研究機構One Poll的數據顯示,年齡介乎24歲至29歲的美國消費者中,有63%受訪者認為全植物性飲食,可完全滿足其營養需求。Z世代及千禧一代將成為植物肉食品的主要買家,為傳統食品工業帶來挑戰。
一家推廣肉類替代品的非營利性組織「好食品研究院」(Good Food Institute)的科研總監莉茲·施佩希特(Liz Specht)說:「私募投資、政府投資、該領域內的研究學者、初創公司、市面上的肉類公司宣布開發替代性蛋白質計劃⋯⋯所有這些在四五年前都發展平平的項目,忽然讓我們就看到了經典的冰球杆(Hockey stick)形急轉上升。」
這些替代品究竟是否能有機會在短期內取得發展呢?位於芝加哥的食品科技初創公司「自然真選」(Nature’s Fynd)的行政總裁托馬斯·喬納斯(Thomas Jonas)說,美國飲料市場的顯著變化,證明植物肉是大有發展潛力。
「自然真選」在2012年由喬納斯與公司現任科學總裁(Mark Kozubal)一同創立的。喬納斯說:「10到15年前,豆奶或是杏仁乳這樣的飲品是被認為應當在健康用品店售賣,或是專門針對那些環保人士或嬉皮士,是吧?而現在,這些飲品不但在每一家超市貨架上都佔據著顯著位置,甚至一般咖啡店都不會缺少。
喬納斯說,之前沒人能夠預見到這樣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