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由領土伸延到餐桌上。
今年7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考慮到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燉煮羅宋湯的傳統文化造成負面衝擊,因此決定將加快審批將「烏克蘭羅宋湯」(Ukrainian borscht 或 borsch soup)文化列入「需要緊急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組織的委員會表示:「人民顛沛流離,不僅無法烹調羅宋湯,也無法種植烹調所需的本地食材,這破壞了群體的社會和文化福祉。」
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議,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抨擊這個舉動是一種仇外心理,旨在「去俄羅斯化」。
羅宋湯是東歐和中歐一帶盛行的湯品,也是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地的傳統美食,其中烏克蘭更視之為國菜。這道湯品通常以紅菜頭熬煮,配以紅蘿蔔、馬鈴薯、番茄、洋蔥、芹菜、牛肉塊等,上桌時會加上一匙酸忌廉。雖然不同地方和每家庭都有獨門食譜,但湯的顏色不外乎是鮮豔的紅色或紫紅色。
一般認為,羅宋湯源自烏克蘭,但前蘇聯統治了烏克蘭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如今俄羅斯經常將羅宋湯介紹為本國的傳統食品,惹怒了許多烏克蘭人。
兩年前,這場食物之戰再次揭開戰幕。
2019年5月,俄羅斯政府在推特(Twitter)上傳了一段烹煮羅宋湯的短片,並且寫道:「一道永恆的經典料理、羅宋湯(Borsch)是俄羅斯最有名、最受喜愛的食物之一,也是俄國傳統美食的象徵。」影片說:「相傳羅宋湯的名稱borsch源自俄文borschevik(hogweed,即豬草),在基輔羅斯(ancient Rus)時代人們會用豬草來熬湯。」
烏克蘭人對於俄國官方的挑釁,在社交媒體以憤怒和幽默的方式回應,有評論說:「好像偷了克里米亞還不夠,你們還想偷走我們的羅宋湯。」
2020年,烏克蘭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申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於2017年前贏得烏克蘭版《廚神當道》(Master Chef)冠軍的烏克蘭名廚伊夫根∙克洛波騰科(Ievgen Klopotenko)也積極支持,他聯同一群專家學者遍訪烏克蘭26個地區、蒐集羅宋湯的食譜和歷史。參與計劃的馬莉蓮∙索波蒂克(Maryna Sobotiuk)說: 「羅宋湯有5種主要食材,包括馬鈴薯、椰菜、洋蔥、紅蘿蔔和紅菜頭(beet root)。」
2020年9月,烏克蘭文化學會將收集而來的影片和文獻顯示提交與烏克蘭文化部。據考證,羅宋湯最早源自烏克蘭地區,首個羅宋湯食譜在18世紀初期出現,初時的材料並不包括紅菜頭。
紐約曼克頓區東村(East Village)烏克蘭菜餐廳維塞卡(Veselka)的首席顧問奧萊西婭‧路芙(Olesia Lew)表示,羅宋湯發源於東斯拉夫民族,英語「Borscht」來自東斯拉夫語的紅菜頭湯(borshch或 brshch),相信紅菜頭是主要食材。
路芙又說,在史太林時代,統管糧食工作的政治局委員阿納斯塔斯∙麥可揚(Anastas Mikoyan)蒐集了國內各種族的國菜,於1939年出版了的《美味健康食品》(Book of Tasty and Healthy Food)的烹飪書,這是一本標凖化的食譜,廣受歡迎,在蘇聯時代共產黨組織常贈送給新婚夫婦為新婚禮物。
在這本食譜中,所有的菜餚都被標榜為「蘇聯菜」。書中第六章以「湯」為主題,介紹了俄式椰菜湯(shchi)、紅菜頭凍湯(Summer Borsch)和烏克蘭羅宋湯等,而俄式椰菜湯和羅宋湯的最大分別,是前者並沒有加入紅菜頭。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此時的羅宋湯不僅被烏克蘭被視為國民料理,更成為烏克蘭族群認同的象徵。
華人習慣稱Borscht為羅宋湯,據稱是「Russian Soup」的中譯。事緣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很多俄國人移民到了上海,當地人於是稱這道湯為羅宋湯。他們在當地難以找到煮羅宋湯的主要食材──紅菜頭,就唯有用番茄代替。1920至30年代,俄國移民開始南下去到香港,亦將番茄版的羅宋湯帶到當地。
奧萊西婭說: 「食物是文化和身份的一部分,但人們會遷居流離。食物可以分享,可以凝聚彼此,而食物也可以如人遷徙一樣傳播到遠方。你如要否認人們代代相傳的食物,那是相當傷感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