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位女作家在一個派對上遇上一位男士,堅持要為她介紹一本很重要的書,那本書卻是她寫的,從此出現了這個字彙﹣男式說教(mansplaining)。
瑞典最大工會之一Unionen最近設立了一條熱線,為受到「男式說教」困擾的員工提供建議及應對辦法。所謂男式說教,就是一種以上對下的態度的講話方式,通常是形容男性以這種方式向女性解釋她們早已瞭解的東西,又或者女性根本沒有機會說明她是否想知道,或已經很熟悉這種事物。
代表60萬私營機構僱員的Unionen工會於11月14日開立這條熱線,維期一星期。負責提供服務的包括性別研究專家、女性主義的政治家、諧劇演員及科學家。
工會發言人珍妮.塞特斯特倫(Jennie Zetterström)表示,「我們要提高人們的意識,引發討論,希望這會改變我們在職場上彼此對待和談話的方式」,她又說:「讓人們意識到我們說和做的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會如何累積成更大的問題。」
工會引述美國心理學會一項研究指出,男性「比女性傾向高估自己的智力,」更顯示「男性的自我肯定隨著年齡加強。」
男式說教舉發專線引起強烈反應,Unionen的臉書主頁出現大批負評。例如該國松茲瓦爾市(Sundsvall)居民貝克曼(Daniel Bergman)說:「平等並不是以負面的漫罵來爭取的,而是透過互相尊重和合作來導致的。」亦有網民認為這是加強了社會日漸冒升的極端主義文化,每個人都是加害者,亦是受害人。
然而, 有網民支持設立這項熱線,一位署名蓮達.蘭格連(Linda Landgren)的女氏說:「由評論所見,不少男士覺得是針對他們,顯示大家需要這項提案。」
不過亦有人批評「男式說教」這個用語,指這是加深了性別的隔閡。英國自由撰稿人麗絲.庫克曼(Liz Cookman)說:「這是將男女兩極化,無助於促進彼此合作減少社會的性別差異,更引來性別的絕對主義。」
「男式說教」這個詞一般相信起緣於2008年,作家兼歷史學者利貝嘉.索爾尼(Rebecca Solnit)在派對上遇到一位男士堅持要向她介紹一本很重要的書,卻沒發現那本書就是她寫的。稍後,她《洛杉磯時報》發表了一篇「Men Explain Things To Me」文章提及這件事,從此廣泛流傳,2014年更被編入《牛津字典》。
雖然男式說教未必一定男性對女性,但就字面上來來自對女性了性別定型,意味女性較為無知及及智力較低。心理學家更認為, 男式說教亦逞現了兩性在談話時的權力關係,因為男性比較打斷別人的說話, 女性通常以微笑、點頭來回應對話,以致男性可以向女性講論其感興趣的事物。
男式說教同時也反映了兩性在職場的優劣勢,男生成為主管的機會較大,導致男性有更多的機會與權力以居高臨下向下屬說教,因而「男式說教」成為這種說教方式的標籤。
然而,這種居高臨下的說話方式不一定發生在男性身上,女性或不同年齡的人士均可能以說教的方式與人談話。
例如,媽媽外出持,可能會留下一張字條,指導丈夫如何為嬰孩調沖奶粉;一位母親在幼稚園接送子女下課時,另一位家長可能會不厭其詳地講述她的子女何考進了區內的名校;13歲的兒子上課回家,可能會向媽媽講述北極的冰雪覆蓋面積如何大幅減少,要節約用電。
因此,不管這些對話是否稱為「男式說教」,大家都要留意避免以這種方式與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