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

今年10月,牛津大學在期刊《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Practice》發表了一項歷時九年研究,指出保育組織教導農民在農地裝置「蜂巢欄柵」(beehive fences)確實有效。

肯尼亞的大象深受遊客喜愛,而旅遊業佔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約10%,是其中一項支柱產業。雖然大象帶來經濟收益,但該國人口增加,侵佔動物的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引發人象間的衝突,成為導致大象死亡的首要原因,當地大多數農民也非常討厭大象。

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Kenya Wildlife Service,簡稱KWS)指出,著名的察沃國家公園(Tsavo National Park)的大象數量從1990年代中期約6,000頭,到2021年增至近15,000頭。另一方面,肯尼亞人口在2000至2020年期間也增加了59.4%,令大象棲息地大幅縮減。

當地農民查莉蒂‧姆旺戈姆(Charity Mwangome)的農地正在察沃國家公園兩部分之間,她說:「我們過去非常討厭大象。」這位58歲的農民表示,大象經常毀掉她數月辛勞的成果。查莉蒂曾向當局索償遭拒。她承認對自然保育人士很不滿。

目前在查莉蒂和附近的農地,蜜蜂嗡嗡作響,她說:「蜂巢欄柵救了我們。」

路易莎‧卡維拉(Loise Kawira)2021年加入保育組織「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擔任養蜂顧問,負責培訓農民掌握這門技術,並且為49名農民提供支援,在他們的農地周圍裝置了15個相連的蜂箱。蜂箱裝在離地約數公尺的樹木或欄柵上,避免受野生動物和昆蟲侵擾。當大象經過,觸碰到蜂巢,便會驚動裡面的蜜蜂。

路易莎說:「一旦大象察覺蜜蜂的聲音和氣味,就會逃跑。」計劃雖然有效,但最近因氣候變遷,乾旱加劇,卻造成問題,她說:「天氣炎熱乾燥,蜜蜂也飛走了。」

牛津大學生物學家露西‧金
牛津大學生物學家露西‧金

此外,蜜蜂也很昂貴,安裝蜂箱大約需要15萬肯尼亞先令(折約1,100美元),遠遠超出農民的負擔能力。不過計劃的負責人伊萬‧布倫南(Ewan Brennan)解釋,這仍然比安裝通電的圍欄便宜。

此外,蜂巢欄柵還帶來其他好處:蜜蜂為農作物授粉,還會生產蜂蜜和蜂蠟,為農民提供了額外收入。

48歲的農民姆瓦納朱瑪‧基布拉(Mwanajuma Kibula)每年會從她的蜂箱中採摘蜂蜜兩次,每罐可賺取450先令,足以支付孩子的學費。對於買不起蜜蜂的人,拯救大象組織提供其他解決方案,例如金屬板欄柵,當大象靠近時,金屬板搖晃,會發出喀嗒聲,還有柴油或辣椒浸泡的抹布,希望能解決象群帶來的困擾。

牛津大學和「拯救大象」、肯尼亞野生動物研究和培訓研究所(Wildlife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和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監測察沃東國家公園附近26個農場的蜂巢欄柵,分析近4,000次大象接近農場的事件。研究顯示,在2014至2020年的豐收季節中,蜂巢欄柵阻止了超過86%的大象。即使在乾旱和其他問題影響下,欄柵每年也能阻擋大約76%的大象。

此外,在研究期間,這些蜂箱生產了1公噸蜂蜜,為當地農民帶來了2,250美元收入。

領導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生物學系的露西‧金(Lucy King)強調,蜂巢欄柵雖然有效,但也有風險。她說:「增加干擾大象棲息地干擾和乾旱天氣更頻繁出現,可能會降低這種基於自然的共存方法的效果。」

此外,野生動物研究和培訓研究所所長帕特里克‧奧蒙迪(Patrick Omondi)強調,更重要的是持續研究和資助解決方案。他說:「肯尼亞正面對人象衝突日益嚴峻的挑戰,蜂巢欄柵等解決方案使社區能夠保護自己的農場。我們需要對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作更多研究和支持,以幫助社區與野生動物更好地生活。」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