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巴東部的托阿河(Toa River),雲蓋國家森林公園(El Yunque Rain Forest)一片茂密的熱帶森林,有鷹母、 蜂鳥(hummingbirds)、古巴溝齒鼩(一種類似鼩鼱的哺乳動物)棲息,也有其他稀有的植物。在樹林中,你會找到色彩斑爛的彩條蝸牛(Polymita picta)。
在森林公國任職的生物學家諾維斯‧埃爾南德斯(Norvis Hernandez)從事研究蝸牛已經20年,她憶述10多歲時隨學校到一個咖啡園參觀。她說:「同學們看見成群的蝸牛在樹上,男同學開始弄死這些蝸牛,取走蝸牛穀,女同學也跟著做。我跑去告訴老師,但老師卻未有理會。」
當時,古巴有很多彩條蝸牛,採蝸穀是平常事;但時至今日,古巴蝸牛已成為瀕危物種。
古巴彩條蝸牛又叫古巴糖果蝸牛或古巴彩色樹蝸牛,被稱為地球上最漂亮的蝸牛,也是古巴大自然的珍寶和對人類的極大饋贈。牠們色彩斑斕,身上有多種艷麗顏色的紋條,相互搭配。古巴彩條蝸牛共有6種,體積最大的一種,其穀直徑長達一吋。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在遠古已經在地球上生活。牠們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布世界各地。而這種彩條蝸牛以菌類和地衣為食,因為這些植物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能令蝸牛的穀生出艷麗的顏色。 然而,古巴蝸牛對環境濕度、日照、溫度和酸鹼度的變化十分敏感,難以適應在其他地區生存,例如有一種名硫磺叉綫蝸牛(Polymita sulphurosa)的古巴蝸牛,只在亞歷杭德羅-德洪堡國家公園(Alejandro de Humboldt National Park)方圓幾公里的範圍內棲息。
彩條蝸牛對當地的生態平衡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古巴聖地牙哥東方大學(University of Oriente))的保育生物學家賓拿度‧雷耶斯-圖(Bernardo Reyes-Tur)說:「蝸牛以菌類和地衣為食,令樹木能健康生長,包括當地盛產的咖啡樹。牠們也為本生動物提供食物,例如瀕危物種古巴鈎嘴鳶(Cuban Kite)。」
雷耶斯-圖又指出,蝸牛對環境要求較高,因此不能適應其他地區,他說:「牠們往往在一處地點棲息達六個月。」牠們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只有到了繁殖季節才會下到地面。
由於彩條蝸牛顏色特別,因此吸引了各地的收藏家,當地人大量採捕運往美國和歐洲各地出售,因此彩條蝸牛在2017年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為禁止止買賣的物種。
據悉,2012至2016年間,古巴海關共截獲15批共23,000隻準備運往美國的蝸牛穀。該國攝影師和蝸牛專家阿祖安‧岡薩雷斯‧吉倫(Adrián Gonzalez Guillén)說:「禁令未能歇止販運蝸牛的情況。」
在古巴的森林公園,遊客只要向導遊查詢,就可以輕易向附近的店舖買到古巴蝸牛穀。在美國、台灣和西班牙的網上購物平台的售賣清單上,也有人出售蝸牛穀。
古巴一個非政府組織的研究員雷納爾多‧埃斯特拉達(Reynaldo Estrada)說:「在古巴顯然有有組織性的販運網絡。」古巴蝸牛面對的其他威脅還包括土地開墾、氣候轉變和被其他物種捕獵等,包括本生的雀鷹(Sparrow hawk)和入侵的老鼠等。
保育人士均希望盡力敎育公眾,讓他們明白到古巴蝸牛面臨的威脅,並停止採捕這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