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1月,北半球進入秋冬季節,但在北美洲東岸有反常的晴朗天氣;亞洲的日本也出現反常高溫。天氣晴朗令人心情開朗,但一些研究顯示,陽光會令人變得過分樂觀,甚至願意冒更大的風險。
人類的情緒會受天氣影響,例如酷熱會令人容易暴躁,寒冷會令人感到悲傷。有研究指出,秋冬變化較明顯的高緯度國家,到秋冬晦暗時,自殺率會偏高。但好天氣令人產生「樂觀偏見」,影響了我們的判斷,可能會作出高風險的投資。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者羅斯‧奧托(Ross Otto)曾於 2016 年與研究夥伴分析了紐約市的彩票銷售情況。結果顯示,當天氣好轉,例如是天陰數日後放晴,不同社會階層和地區的市民都會購買較多彩票。反觀在天陰多雲的日子,大眾賭博的次數則明顯減少。
他強調說:「問題不在於某天是晴是陰,而是今天的天氣比最近幾天要晴朗得多,會令人感到世事較預期理想,自覺心情良好。」
2018 年奧托作跟進研究,分析六個城市的人在時稱「推特」(Twitter,現稱X)的社交媒體超過500萬個貼文所用語言後,發現經過數天陰天後轉晴,市民整體心情顯得較好,同樣花多了錢投注。他認為這種情況可用「預計錯誤」(prediction error)的概念來解釋,當天氣出乎意料的晴朗,大眾傾向隨著心情而行,譬如更勇於冒險。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德文‧普比(Devin Pope)則提出「樂觀偏見」(optimism bias)現象,即大眾認為好事較壞事容易發生,他說:「你會將當下的心情和天氣,投射到未來。」
普比2012 年進行研究,發現「樂觀偏見」不只能影響人會否賭博,還可影響大筆消費的決定,例如置業和購買汽車。他以芝加哥為例,即使同為 10 月份,在較為和暖晴朗的一天,開蓬車的銷量會比天氣較差的一天高。
此外,2022年5月學術期刊《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發表了澳洲蒙納許大學會計系敎授陳晨與其他學者的研究,分析1994年至2010年間接近29,000項美國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數據,再對照發布預測時這些公司總部50英哩半徑範圍內五個氣象站的日照數據。結果發現,假如進行盈利預測前一段短時間內是陽光普照的話,管理人員會傾向高估盈利。
參與這項研究的澳洲迪肯商學院(Deakin Business School)財務系副敎授愛德華‧普多爾斯基(Edward Podolski)解釋,大量研究指出,天氣晴朗時,人體內令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如血清和多巴胺等,分泌會增多。血清素具有放鬆、穩定情緒的功效,帶給人愉快及幸福感,因此有「快樂荷爾蒙」之稱;多巴胺也會令人感覺良好。研究因此推斷,陽光會令人產生樂觀情緒。
然而,有些人就天氣對個人情緒或消費模式的影響持懷疑態度,例如有研究發現,股市活動隨天氣變化的趨勢有正有反,並不一致。
普比直言,部分關於情緒與天氣聯繫的研究並不完全可信。但他仍然建議,若在特別晴朗的日子想作重大決定,不妨「停一停,想一想」,確保並非一時衝動。
普多爾斯基也說:「趁著天氣晴朗出去散步,盡量讓大腦吸收可點血清素,保持正面和積極情緒並不是壞事。但要注意血清素會影響你的決定,這樣你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決定。」